贺州: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夯实清廉交易平台基础发表时间:2022-11-22 19:13来源:贺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22年,贺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改革攻坚落实年”活动,努力打造“贺州改革精品品牌”。在依托广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基础上,加快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重点打造“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贺州新模式,进一步夯实清廉交易平台基础。 改革攻坚事项基本概况 如何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有效解决“老关系”等人为干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中心在广西全区首创“不见面开标”,实现了投标人与招标人的物理隔离,但在评标方面仍存在难点堵点:一是贺州本地评标专家少,容易造成“熟面孔”、“本地圈”等围猎风险;二是外地专家往返贺州花费时间长,容易拒绝评标邀请。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交易主体零跑腿”的目标,中心深化改革创新,拓展全流程交易链,针对评标环节存在的漏洞,重点打造“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助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更好地推动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攻坚主要创新举措 中心党组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亲力亲为抓改革,合理规划和推进项目进程,自始至终凝聚着一股强大的改革推动力。5月制定《贺州市远程异地评标建设改革方案》,7月完成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 打造贺州评标系统 远程异地评标是一种电子化评标,评标专家在线交流,在线打分,系统自动统计评标结果,生成评标报告,通过CA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共同进行结果确认,既提高了评标质量,也提升了评标效率,大大降低了招投标成本。依托部署在贺州政务云上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根据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需求,中心扩充评标服务器资源,提升系统性能,优化评标流程实现多地互评,增强评标服务稳定性。特别是在网络方面,通过采用59地址映射方式实现全区范围电子政务外网能够顺利访问贺州评标系统。 建设智慧调度系统 智慧调度系统是远程异地评标抽取外地专家的关键核心。招标代理机构在组建评标委员会申请中,填写招标项目信息,选定是否为远程异地评标,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同步至专家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专家抽取。远程异地评标项目默认副场随机抽取,系统将随机从有空闲机位的副场进行专家抽取,默认副场数量不多于2个,主场技术类专家不超过1人。机位信息由本地场地管理子系统同步至智慧调度子系统进行调度管理,可通过协调系统查看其他地市机位空余情况。专家信息管理子系统专家抽取结束后,自动锁定抽取机位,并将抽取结果返回远程异地评标智慧调度子系统,通过协调系统下发抽取结果至场地管理子系统中。通过智慧调度系统实现了机位管控智能调配功能,有效规避了机位重复占用等漏洞。 搭建视频会议系统 中心根据广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实际情况,部署了15个视频会议授权点位,配套采购评委个人使用的高质量摄像头及耳麦设备。评委评标时自动启用视频会议系统,主场评委各自独立开展评标,并根据需要同副场评委进行视频会议交流。 主要成效 全面实现重大项目远程异地评标 根据《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管理的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招标控制价在1亿元及以上的施工或工程总承包招标项目,或3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服务类招标项目,应采用远程异地评标。自7月18日与南宁市联合开展“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施工招标”项目以来,截至11月18日,中心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主场项目23个,抽取异地专家53人次,副场项目10个,本地专家被抽取21人次。 有效助力交易领域清廉贺州建设 远程异地评标利用广西全区评标专家库抽取外地评委,实现各市专家资源共享,解决了本市评标专家少,特别是某些专业领域评标专家匮乏的难题,评委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打通了评标专家地域壁垒,解决本地专家长期“熟面孔”、“本地圈”、“老关系”等招标投标围猎风险,确保项目评标的公平和公正。远程异地评标是我中心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助力清廉贺州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遏制专家权力寻租的不良现象,形成监督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交易平台建设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