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企管理智库大会在京召开 专家聚焦如何打造现代新国企

发表时间:2023-03-28 16:22来源:参考经济网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造现代新国企,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近日召开的2023国企管理智库大会上,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国企管理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企管理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杜莹芬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国企管理现代化迈入新征程”提出真知灼见。

  季晓南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任务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一方面要从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大关键领域下功夫,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重点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增强国企核心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和战略支撑作用。

  黄群慧就“国有企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进行深入解读。他强调:一要强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担当,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三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四要加快“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和形成。

  杜莹芬针对国有企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发挥大企业“顶梁柱”作用,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发挥用户的需求牵引作用,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和迭代升级;要整合资源强链补链,实现自立自强;要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深化国际合作;持续开展管理创新,探索和总结中国式管理新理论等建议。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国企管理》杂志总编辑孙明华说,最近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问计于实践。国企管理智库将围绕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一是针对企业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发挥专家团队专长,切实帮助解决;二是寻找样本,对某一方面成效突出的,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题成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小洪认为,要用突破性创新应对颠覆性创新带来的挑战。他表示,只要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可以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企业应把开放思维、系统工程、投资创新模式三者融合,积极应对不确定的、颠覆性的挑战。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创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建国就如何解决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他指出,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活力,关键在人,要看人有没有活力、有没有内生动力。国企改革真正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国企改革下一程首先要改革影响内生动力发挥的体制机制弊端。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表示,在当前绿色治理的背景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承载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绿色治理理念。企业作为主要的资源消耗者和污染物排放主体,是绿色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关键行动者。这需要建立新的治理观,建立一套重视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制度。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李锦认为,国有企业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分类,势必会迎来一波重组潮。大范围、大跨度、大区域、大格局的产业重组与行业重组,是今后国企改革的主线,也是主战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资管理与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称,未来深化国企改革应从四方面着力:一是继续推进从管理国有企业向管理国有资本转变;二是继续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三是加大力度落实并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四是加强国资流量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指出,所谓现代新国企,从制度角度看,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从经营角度看,要真正实现市场化经营。此外,还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筱恬表示,当前,我国在某些领域产业链存在短板,国有企业在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国有企业要勇当“链长”,重点以混改为突破口,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合一。


分享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