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扩容升级、全流程电子化!北京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表时间:2022-10-28 13:53来源:北京融媒体 近日,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城市更新详细规划研究服务项目在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经开区分平台(以下简称经开区分平台)开评标。这是北京经开区公共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自2020年加快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迈向全流程电子化后,自愿进场交易的社会类项目之一。 自经开区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像这样原本可以不进场、不实行电子化的项目,选择进入经开区分平台进行全流程电子化的越来越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经开区分平台已受理进场各类交易项目296宗,累计进场交易705次,交易金额达196.96亿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交易主体公平交易的意识越来越强,经开区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越来越完善。 △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经开区分平台。资料图 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从“幼苗”长成“大树”的跨越发展,仅花了3年时间。 扩容升级 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据了解,经开区原招投标交易服务场所分散于隆盛大厦的3层和10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由于场地结构限制,用于招投标服务的有效面积仅 760余平方米,设置为2个开标室、4个评标室,其他必要功能区域缺失;随着进场交易种类的不断拓展,场地空间不足已成为影响交易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当时经开区仅有建筑工程交易系统与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接,缺少政府采购交易系统,无法实现政府采购项目交易数据实时上报;没有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市级综合交易系统的部署和对接工作,未能实现全程信息化、智能化,进行全过程监管。 2020年,经开区公共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势而建、应运而生。当年9月,作为中心首要攻坚目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率先发布实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资料图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具有相比其他区域范围更广、权限更大的进场交易项目。”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体制,确保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办得好”,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1年8月,经开区根据北京市统一建设标准及结合北京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现状搭建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相较原场地,新平台扩容量达120%,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开标室由2间扩容为4间,评标室由4间扩容为9间,另外新增远程评标室、远程开标室、答疑室、中转室等多种功能的交易场地,初步实现“开标全公开、评标全封闭、监控全覆盖、监管全方位、数据可追溯、服务人性化”的全流程电子化模式。 △远程开标室。资料图 节约成本 企业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流程电子化后,除陆续进场的企业项目相继点赞,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代理商也纷纷进场交易。 “第一次到新平台交易时眼前一亮,设备先进,场地大,有条件组织各类大型的采购交易活动。交易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提出我们发现的问题和诉求,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反馈,并在我们期望的时间内解决。”说到新平台,区内一家主营招标代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 多功能交易场地建设完全、取消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服务费、上线建设工程专业分包项目全流程网上办理、首个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项目进场、实现“专家抽取”电子化、实现远程异地开标、优秀建设情况获首个市级“考核”肯定……从场地不足到各功能完备,从企业“来回跑”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从缺少场地管理系统到数据可追溯……三年来,经开区分平台每次成长经历,都是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口,优化流程再造,推进制度创新,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智慧化、便捷化建设,服务对象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交之以公,易之有道”。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和廉洁交易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智慧交易、阳光交易、廉洁交易水平,开创新时代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新格局。 |
|